乔治·德·基里科(1888-1978)

乔治·德·基里科是意大利艺术家和作家,出生于希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几年里,他发起了超写实主义艺术运动,对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基里科,《红塔》,1940年

图片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Giorgio_de_Chirico

Giorgio de Chirico是形而上艺术运动的创始人,是意大利超现实主义画家(出生于希腊的Volos),他的作品暗示了对现实的形而上质疑。他最著名的作品经常以罗马拱廊、长长的阴影、人体模型、火车和不合逻辑的视角为特色。他的意象反映了他对尼采哲学和他出生地的神话的喜爱。

生活和教育

德基里科,自画像

德基里科出生在希腊的沃罗斯,是杰玛·塞尔维托和埃瓦里斯托·德基里科的长子。他的母亲是热那亚希腊人(很可能出生在士麦那),他的父亲是西西里人希望能来自一个遥远的希腊血统家庭(Kyriko或Chirico是一个希腊血统家庭,于1523年与其他4000个希腊天主教家庭一起从罗兹移居到巴勒莫)。德基里科出生时,他的家人在希腊,因为他的工程师父亲负责铁路的建设。

从1900年开始,德基里科在雅典理工学院学习绘画,主要是在希腊画家乔治奥斯·罗伊罗斯和乔治奥斯·雅各布比德的指导下。1905年埃瓦里斯托·德·基里科(Evaristo de Chirico)去世后,这家人在第一次访问佛罗伦萨后,于1906年迁往德国。[7]德基里科进入慕尼黑美术学院,师从加布里尔·冯·哈克(Gabriel von Hackl)和卡尔·冯·马尔(Carl von Marr),阅读哲学家尼采(Nietzsche)、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和奥托·魏宁格(Otto Weininger)的著作。在那里,他还研究了阿诺德Böcklin和马克斯·克林格的作品

图片来源:https://www.wikiart.org/en/giorgio-de-chirico

形而上学的艺术

1909年夏天,德基里科回到意大利,在米兰呆了6个月。到1910年,他开始以一种更简单的风格作画,画的是扁平的、无名的表面。1910年初,他搬到了佛罗伦萨,在那里他画了“形而上的城市广场”系列的第一幅画,《秋日午后之谜他在圣十字广场(Piazza Santa Croce)感受到了启示。他还画神谕之谜而在佛罗伦萨。1911年7月,他在去巴黎的路上在都灵呆了几天。德基里科被都灵的“形而上的一面”深深打动了,尤其是它的拱门和广场建筑。

德·基里科,《神谕之谜》,1910年出版

图片来源:https://allpainters.org/paintings/

基里科的绘画创作于1909年至1919年,这是他的形而上时期,其特点是由图像唤起的萦绕、沉思的情绪。在这一时期的开始,他的研究对象是受地中海城市明亮日光启发而静止不动的城市景观,但逐渐地,他将注意力转向研究凌乱的储藏室,有时居住着类似人体模型的混合人物。

他的灵感来自哪里?

德·基里科,《不安的缪斯》,1918年

图片来源:http://drewhwolfe.com/

德·基里科的形而上学艺术概念受到了他对尼采的阅读的强烈影响,尼采的写作风格使德·基里科着迷,因为它暗示了事物的表象下看不见的预兆。德基里科在熟悉的地方或事物有时会在他身上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感觉中找到了灵感。首先需要的是一种明显的敏感性。玄学艺术将日常的现实与神话相结合,唤起莫名的怀旧、紧张的期待和隔阂的情绪。画面空间的特点往往是不合逻辑、矛盾和急剧后退的视角。德·基里科最常见的主题是拱廊,他写道:罗马拱廊就是命运……它的声音是用充满了独特罗马诗歌的谜语来表达的”。

返回订单

1919年11月,德·基里科发表了一篇文章Valori plastici题为“工艺的回归”,其中他提倡回归传统方法和肖像学。这篇文章预示着他的艺术方向突然发生了变化,他受到拉斐尔和希诺内利等早期大师的启发,采取了古典主义的方式,成为战后艺术秩序回归的一部分。他成了现代艺术的直言不讳的反对者。

晚年

1939年,受鲁本斯的影响,他采用了新巴洛克风格。[19]德基里科后期的画作从未像他在形而上时期的作品那样受到批评。他对此很不满,因为他认为自己后来的作品更好、更成熟。尽管如此,他还是创作了回溯的“自我伪造”作品,这既是为了从他早期的成功中获利,也是为了报复人们对他早期作品的批评偏好。他还谴责公共和私人收藏中许多被认为是他的画作是赝品。

德·基里科的《白马》,1927年

图片来源:http://news-art.it/news/


信息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Giorgio_de_Chiricohttps://www.wikiart.org/en/giorgio-de-chiricohttp://www.giorgio-de-chirico.com/https://www.dorotheum.com/en/l/5788966/

留下一个回复